教育教学
教学工作
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
 

《中医各家学说》

主讲教师:孙丽英,侯志涛,王宫博,刘雅芳,田旭升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院校的一门具有研究性和深化提高作用的学科,是高年级的课程,在完成了一系列中医理论学习,并且有一定的临床课程基础的时候,学习中医各家学说是十分适时和非常必要的。《中医各家学说》反映历代中医学成就,具体阐述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理论学说和临证经验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古人曾说过:“不读四大经典,学医没有根底,不通各家学说,临证不知变化。”这就充分而鲜明地表达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自建国后兴办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以来,《中医各家学说》就很快被列入重要的必选课程,各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教材也从最初的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五版,直到“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国家规划教材,其间尚有各地院校间的不同版本教材。不同版教材间体例不同,内容有所调整。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以往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历代学派形成因素、代表医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各论”介绍历代重要医家的理论观点和临证特点。本学科鉴于历版教材编写的局限,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对体例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保证大纲和现有教材基本内容前提下,突出了学术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主要分为“学派概论”与“学说精讲”两部分。“学派概论”分为8章,分别介绍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滋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和汇通学派的形成、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重点介绍各学派的核心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临证经验,并分析论述其在中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突出其贡献和特点。“学说精讲”打破了以往以人物为纲的体例,因以人物为纲无法全面展示学说的内容,且无法避免重复,不能突出课程后期提高的实用性。因此本学科在“学说精讲”部分以病证为纲,选择病证范围以现实中医优势病种为重点,摒弃已消灭的病种和缺少优势病种以及不着边际的浮泛内容。在每一病种之下,以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两个核心之后集中各家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临证经验特点。以此可以展示对各种病证的各家不同认识和不同诊治经验以及不同方药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归纳出关于各病证的证候规律和用药集中趋势,突出了中医诊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和鲜明个性,可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实践提供广阔、深厚、可靠的参考选择背景。

根据《中医各家学说》的课程内容,其教学目的和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接受医家熏陶。历史上的著名医家们在其成长之路上,均经历过传统文化或家传医学的良好熏陶,具备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思维模式,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础。学习本门课程就是在浓厚的传统氛围中与名家们打交道,接受他们的各方面思想,并能综合诸家之长,快速步入中医殿堂。二、训练中医思维。事实证明,学习好传统中医学理论,尤其是培养传统中医思维模式,是当代学子学好中医的必由之路。历史上的著名医家们都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学家,其传授的理论方法、思维模式就是中医学的本原。本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本着原汁原味的精神传授的传统的中医学思路和方法。三、理论结合实践。本课程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历代名家为我们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方面,做出了良好的示范,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但使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而且为提高今后处理实际问题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四、培养创新能力。历代名医多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各具特点。临床治疗有以轻灵取胜者,有以绵密见长者,有善创新方者,有善守古制者,有崇尚温补者,有宗寒凉者,或着重于祛邪,或着重于扶正,各有心法。通过学习,能在复杂的疾病面前开阔思路,激发灵机;同时,又能接受启发,开阔学术视野,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五、探索学术规律。中医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随时代前进而发展的,各家学说的形成发展是在继承前贤精华的基础上,批判时弊,不断创新的结果,同时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所以学习中医各家学说的目的,是重在发现规律,找到发展的门径。整理继承是前提、手段,创新发展才是目的。

关闭窗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版权所有
电话:0451-82193628   传真:0451-82193628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网站制作:东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