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名医工作室
实验室建设
  方剂学
 

 

一、学科沿革

方剂学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立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酌定用量、配伍制剂而成,是中医临床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方剂学上与基础理论相承,下与临床论治相接,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方剂学的内涵是指研究治法、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外延是指与方剂有关的中医药理论,以及复方在临床各科的运用等方面内容,如内科方剂学、妇科方剂学、儿科方剂学、外科方剂学、骨伤科方剂学,亦包括方剂实验方面(制剂研究)等。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方剂学学科创建于1959年,1993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993-2001年带头人段富津;2001-2011年带头人段富津、李冀,后备带头人范东明;2012年带头人段富津、李冀,后备带头人胡晓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93-2001年带头人段富津;2001年至今带头人李冀,后备带头人范东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冀,后备带头人范东明);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招收培养了中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2003年本学科课程《方剂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年本学科所属“方药分析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00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9年学科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剂配伍重点研究室,2010年获“黑龙江省第二届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称号,201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二、学科带头人

学科奠基人为段富津,第二代学科带头人为李冀,后备带头人为胡晓阳。

三、学术梯队

本学科成员共2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后5人,博士15人,硕士1人,学士4人,博士生导师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3人。

四、研究方向

1.方剂配伍规律与临床研究。

2.方剂疗效客观化及作用机理研究。

3.方剂配伍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4.方剂的文献及理论研究。

五、人才培养

本学科已培养出中国首位中医学博士后,已出站博士后15人、毕业博士研究生85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68人,在读博士后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徒7人,毕业的博士中有20余人分别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方剂学研究进展》、《古今方论选》、《复方药理与临床应用》、《中医内科学》等,承担七年制、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本科、针推专业本科、各类成人教育。留学生课程:《方剂学》、《中成药药理学》、《方剂配伍与现代研究》等。

六、科研项目

学科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黑龙江省教育厅、哈尔滨市科技局创新等厅局级课题40余项。

七、条件建设

(1)实验室

方剂学科下属的“方药分析实验室”,2003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中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2009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剂配伍研究重点研究室”,拥有酶标仪、洗板机、超速离心机、低温冰箱、8道生理记录仪、CO2培养箱、PCR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红细胞变形仪、旋转式血液粘度计、血小板聚集仪、倒置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

(2)图书

方剂学科下属的图书室于1990年建立,现有医药、文史哲自然科学类图书千余册。

(3)期刊

《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四川中医》、《新中医》、《辽宁中医杂志》、《陕西中医》、《中医药信息》、《中医药学报》、《中成药》等七十余种。

八、特色优势

在教学方面,首创了方剂学的“药力判断公式”,药力=药性+用量+配伍+用法+…。这一公式使“主病之谓君”的理论更加充实、完善、明确、客观,解决了方剂学的诸多争端。该理论已被写入国家规划教材和全国中医院校七年制教材。首创方剂学多维博约,因方施教教学模式,并因此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创方剂学逻辑推理、多连博贯、博约相应、教思相资、温故知新、知行统一六大教学法。在科研方面,重视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方剂学的核心是配伍,配伍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复方配伍所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药与药之间的七情、十八反、十九畏,药物的地位君臣佐使,还包括药味、药量加减变化对复方功效的影响,以及药对、特殊配伍规律、药物炮制等内容。对这类方剂的配伍研究,更能体现出方剂的配伍特色和特殊规律,有利于从中医理论的深度去揭示配伍的内涵,为揭示方剂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在临床方面,遵循“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证相应”的理念,衷于辨证施治,擅用经方,灵活权变。教学、科研、临床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模式。

关闭窗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版权所有
电话:0451-82193628   传真:0451-82193628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网站制作:东方科技